积极财政政策精准发力
  • 时间 : 2018-08-27 08:54:27
  • 来源 : 中国财经报

8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要求研究进一步深化增值税改革方案,并由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负责。


同一天,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券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作用。


8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委员长会议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8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议题之一是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


种种迹象表明,积极财政政策正在精准发力。


“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一是减税降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保持支出强度,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以及对民生的投入强调支出效益。”财政部副部长刘伟表示。


“相对于偏重于稳定和需求管理的西方标准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而言,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内涵更加丰富,将稳定与增长、供给与需求融为一体。其手段主要有减税降负、扩大政府投资、赤字和举债等,还需要考虑财政管理手段。这些举措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状况相机决策,有所偏重,也可以并举。”中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金秀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地方专项债券加快发行 

“财政部发文要求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意义重大。这是针对今年以来的经济发展形势,推动落实‘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的一个重要举措。”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对记者表示。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2018年经济发展目标,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安排20.98万亿元,增长7.6%;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保持上年规模。另安排不列入赤字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500亿元。


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强相关方面的衔接,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早见成效。


7月底,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对经济形势作出了不同以往的“稳中有变”的判断,要求提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


杨志勇说:“‘稳中有变’对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定的积极财政政策需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而且还应抓住机会,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有效。地方专项债券的发行也可以视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并将所筹收入用于扩大支出,同样是财政扩张性的表现。”


杨志勇告诉记者,积极的财政政策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率是财政政策扩张度的重要衡量指标,只是就一般公共预算而言。而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支是在政府性基金预算中体现的,因此,财政赤字率指标低估了财政政策的扩张程度。特别是专项债务收入规模较大时,这种低估就会扭曲对财政政策的扩张程度的判断。


《意见》提出,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不受季度均衡要求限制,到9月底,各地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剩余的发行额度应当主要放在10月份发行。


在提升专项债券发行市场化水平方面,《意见》要求,承销机构应当综合考虑同期限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利率水平及二级市场地方债券估值等因素决定投标价格,地方财政部门不得以财政存款等对承销机构施加影响,人为压价。


《意见》明确,各发行场所要加强沟通,避免不同省份在同一时段窗口发行地方债券,防止集中扎堆发行。各地可在省内集合发行不同市、县相同类型专项债券,提高债券发行效率。财政部不再限制专项债券期限比例结构,各地应当根据项目建设、债券市场需求等合理确定专项债券期限。


王金秀告诉记者,我国政府债券包括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财政部此次发布《意见》提出,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一方面,能够刺激政府投资,并通过公私合作等政府投资方式的创新带动民间投资;另一方面,降低未来政府债务风险和还本付息的压力。专项债券投资项目一般会形成资产,并要求能够带来收入流,其项目选择相对于一般债券而言,更加重视包括经济效益在内的绩效。


“因此,加快债券发行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券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作用,也有利于积极财政政策精准发力,使政策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王金秀说。


减税降费效果加速显现 

积极财政政策体现在减税降费上。今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让当前实体经济的成本有效降低,为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税务总局统计,截至5月底,增值税税率调整共涉及增值税一般纳税人895万户,与调整前相比,改革首月即实现净减税348亿元。


今年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还包括: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从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10年,减轻企业创新税收负担;对载运货物的挂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


此外,为支持引导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今年,财政还安排就业补助资金,支持稳定和促进就业;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集中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实施创业担保贷款贴息,降低政策门槛,取消小微企业不能同时享受担保和贴息的限制,将对小微企业新招用员工比例的要求由30%降至25%。


公开的数据显示,2013—2017年,实施营改增改革已累计减税2.1万亿元,加上采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清理各种收费等措施,共减轻市场主体负担3万多亿元。


8月13日,财政部公布的财政收支情况显示:今年7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461亿元,同比增长6.1%。1月至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791亿元,同比增长10%。


“1月至7月累计收入增幅比上半年放缓0.6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增值税税率下调,以及7月份办理部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电网企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返还等减税降费政策影响。”财政部国库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减税降费,一直在路上。


自从2016年营业税改增值税全面推开后,增值税全面替代了营业税,减税效果明显。为了优化增值税税制,近年来,国务院已经启动了税率简并,从此前的4档税率降至3档,并在今年降低了税率,目前增值税税率有6%、10%、16%三档。


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2017年,全年国内增值税收入达56378亿元,占当年税收收入比重约39%。今年前7个月,国内增值税收入达38902亿元,占税收收入比重约为36%。


一个税率的变动将对财政收入带来千亿级的减收。比如,今年将增值税税率由17%降至16%,由11%降至10%。这两档税率各降低一个百分点,根据财税部门测算,带来全年约2400亿元的减税。


备受瞩目的个税改革也将在月底迎来二审。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上一次个税起征点公开征求意见时,社会普遍反映起征点偏低,经过各方博弈后,最终适度提高了起征点。这次很可能也是如此。


2011年个税法修订时,个税修正案草案提出将起征点由2000元提至3000元,最终在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起征点提高至3500元,相比之前草案提高了500元。


“近年来,我国发布了很多结构性减税降负的举措,对此,一方面,要采取措施积极落实;另一方面,也要继续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费负担,刺激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可以在此前偏重结构性减税费的同时,采取普遍性收益的减税降负举措,这样不仅简便易行,也更容易增强人们的获得感,有利于提振人们投资和消费的信心。”王金秀说。


多举措加快财政支出进度 

积极财政政策还有一项突出特征——增加财政支出。


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944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2541亿元,同比增长9.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403亿元,同比增长2.1%。


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5537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59.8%,同比增长7.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7912亿元,同比增长8.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7625亿元,同比增长7.1%。


“支出总体上保持了较快的预算执行率,且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点支出方向,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表示。


今年以来,各级财政部门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在严控一般性支出基础上,集中力量支持脱贫攻坚、生态环保、教育、科技创新、社保、医疗等重点领域,相关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1—7月,节能环保支出2925亿元,增长9.7%。支持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快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支持发展公平优质教育。1—7月,教育支出18289亿元,增长7%。支持增加学前教育供给,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支持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7月,科学技术支出3961亿元,增长16.1%。进一步落实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等政策,加快开展面向目标与结果的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1—7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770亿元,增长10.2%。其中,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抚恤、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支出增长明显,及时兑现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1—7月,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0223亿元,增长8.9%,支持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促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做好困难群众医疗保障。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财政部及时批复下达中央部门预算。在严格控制年初代编预算、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的基础上,采取“先批后调”的方式,按时批复机构改革涉及部门预算;将据实结算的政策性补贴支出,按照“先预拨、后清算”的方式细化到具体单位。加快下达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除特殊事项外,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分别在全国人大批准后的30天和90天内下达完毕。要求省级财政部门在接到中央转移支付后的1个月内下达到县级以上财政部门。


同时,及时下达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时将分地区新增限额2.18万亿元下达地方,明确要求各省于1个月之内下达到市、县,并及时办理预算调整,加快开展债券发行,尽快拨付使用债务资金。


此外,加快财政资金拨付调度。加快审批中央各部门用款计划,尽可能压缩资金拨付环节和时间,促进财政资金尽快到位。结合各地库款情况,适当加快转移支付资金拨付进度,激励地方加快使用财政资金。督促中央各部门和各地财政部门加快预算执行。


今年前7个月,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和增长幅度都不低,而从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以及就业、GDP等方面的指标看,与去年相比较,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应进一步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王金秀说:“加快财政支出执行,这是通过管理提高政策效果的举措,是最现实的低成本或无额外成本的有效举措。”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聚焦减税降费,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创业创新、稳定就业为重点,精准施策,提升效能,加强部门协作,强化政策协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减税,2018年至2020年底,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初步测算全年减收650亿元。


二是对已确定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电网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返还的1130亿元,在9月底前基本完成,尽快释放政策红利。


三是助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加快组建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落实不低于600亿元基金首期出资,协同省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支持融资担保行业发展壮大,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努力实现每年支持15万家(次)小微企业和新增1400亿元贷款的政策目标等。

分享到 :